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诚挚邀请您先点击一下“关注”按钮,这样不仅方便您今后持续接收到类似内容的推送,也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创作的最大动力!
文|彭乙彬
编辑|t
《金光明经》中提到,“舍利者,是戒、定、慧三学熏修而成,极其难得,是最尊贵的福田。”在佛教信仰里,舍利子只有修成正果的高僧才能拥有,因此佛陀舍利成了佛教中极其神圣的宝物。普通佛教徒甚至难以见到舍利子,这也让舍利在信众心中的地位尤为崇高。
展开剩余81%那么,为什么我们普通人在去世后,却无法得到舍利子呢?舍利子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2012年,广东著名高僧本焕长老圆寂后,弘法寺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化身窑开窑仪式。仪式现场,人们发现了大量色彩斑斓的舍利子,这些舍利多为圆形,颜色丰富,有白、蓝、红、黑等多种色调,极为绚丽。这些被称为“七彩舍利”的遗物,也被视为本焕长老修行功德的体现。大众对本焕长老拥有七彩舍利之事极为敬仰。那么,高僧为何能拥有舍利子呢?其实,“舍利”一词源自梵语“?arīra”,意指身体的骨骼或遗骨。
据佛教典籍记载,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圆寂后,弟子们在他的火化灰烬中发现了头顶骨、牙齿、指骨等遗骨,此外还找到84000颗舍利子。这些舍利被记载为“如五彩宝珠,光洁坚硬”,名为舍利子。
供奉舍利子被认为能获得无量福报,因此在中国佛教历史中,供养舍利的记载屡见不鲜。比如,南京大报恩寺中曾发现一块佛顶骨舍利,被认为是世界上唯一的真骨舍利,该舍利由北宋时期印度高僧携带传入中国。
那么,这些印度佛骨舍利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呢?这与古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有密切关系。公元前273年,阿育王即位,既是一位雄主也是虔诚的佛教徒。在他统治期间,佛教被确立为国教,广泛修建寺庙,极大促进了佛教传播。随着孔雀王朝的强盛,佛教逐渐传入邻近国家,中国也在两汉时期已有佛教存在。东汉、隋唐时期,中国佛教多次提及舍利子,现代考古也发现了一些舍利遗迹。
为什么舍利子在佛教中如此崇高?首因是释迦牟尼火化后留下舍利,成为信徒们信仰的象征。释迦牟尼遗留的84000颗舍利,被分散供奉于世界各地。舍利子不仅是佛法的象征,更是修行成果的见证。只有修炼达到一定境界的高僧,才能死后留有舍利子,这代表着修行者的愿力与成就。
修行者拥有的舍利子越多,代表其修行越深,越能与佛界共振,因此舍利子也带有神秘的灵性。在佛教世界观中,舍利子的坚硬度超越世间一切物质,并且富含灵气。
舍利子也被视为功德的结晶,是天意所留。在我国,历年来多次报道高僧坐化后骨灰中出现舍利子,其中一些甚至呈现五彩光芒,令人信服其象征修行的意义。例如前述本焕长老,火化后的舍利子呈现多种绚丽色彩。众多舍利中,佛顶骨舍利尤为珍贵。
舍利子引起公众好奇,也引发疑问:既然只有得道高僧拥有舍利,普通人是否就没有呢?
佛教认为舍利是功德的体现,而从现代科学角度看,一些人认为舍利子可能是人体内的结石。但科学观察显示,舍利子并不符合结石特性。结石主要由钙盐或金属盐沉积构成,质地易碎且高温下会粉化;而舍利子在高温中依旧坚硬完整,排除了结石的可能。且高僧火化后舍利子数量众多,普通人体内不可能有如此多结石,结石说再度被否定。
时至今日,舍利子形成机理仍无科学定论。那么普通人有没有舍利子呢?学者曾携带舍利子样本,前往北京八宝山火葬场询问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对带来的舍利样本并不惊讶,并解释称骨头出现颜色是常见现象,可能因病人服药导致骨内金属沉积,火化后呈现不同颜色。不同年龄、身体状态的人骨头颜色各异,故“七彩”现象是有可能的。
关于佛教徒火化,工作人员称亲属常会留意是否有舍利子,但多年观察鲜有发现。唯有一次,一位寺庙老主持去世后火化,确实出现了十几颗透明珠子,传说即是舍利子。从此看来,普通人乃至普通佛教徒几乎无法烧出舍利子。
这是否与修行深浅相关,尚无定论。唯物主义者认为舍利子可能是人体某种物质,但迄今无科学证据。更令人称奇的是,舍利子几乎只在高僧火化时出现。
无论舍利子是否与修行有关,其来源都令人深思,也提醒我们应尊重不同宗教信仰。舍利子象征佛教信徒的精神寄托,是他们修行成果的象征,这一点值得尊敬。
舍利子的形成机理是否藏有佛教内部秘密?这些疑问值得我们持续探寻。也希望未来某天,舍利子生成之谜终能揭晓。
参考文献:
何宏. “舍利子”之谜[J]. 科学与无神论, 2002(1):2.
发布于:天津市港联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