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4日,一场隆重的纪念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主题为“玉振金昇——纪念人民艺术家叶盛章诞辰一百周年暨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成立五周年”。大会上,时任国家京剧院党委书记的杨化玉发表了致辞,他高度评价叶盛章先生,称其为全国知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京剧叶派武丑的开创者,也是京剧史上首位将丑角挑大梁的艺术家。杨化玉指出,叶盛章将毕生心血献给了党的艺术事业和国家的发展。今天,我们就来细细讲述一下叶盛章的传奇人生。
叶盛章于1912年12月7日出生在北京一个梨园世家。他的父亲叶春善曾任富连成社的社长。年仅七岁时,叶盛章便进入福清社开始学习净角表演。三年后,福清社解散,叶盛章转而加入富连成社小西科,专攻武生戏,但由于身体发育较弱,后来改学丑行,这一转变为他日后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基础。
在学艺过程中,叶盛章师从多位名师,包括萧长华、郭春山、王连平等人。后来,因辈分关系拜王福山为师,得以继承王福山父亲王长林的真传。叶盛章曾参与编演了《智化盗冠》《徐良出世》《酒丐》等多部武丑剧目。1947年,素有“江南活武松”美誉的盖叫天邀请他赴上海黄金舞台合作演出《三岔口》,两人合演被誉为“南北双绝”,成为当时京剧界的一大盛事。
展开剩余64%1948年,随着富连成社解散,叶盛章组建了全新的戏班,开创了武丑担当主角的先河。新中国成立后,叶盛章与李少春、袁世海等人共同组建了新中国实验京剧团,排演了《东方朔偷桃》《程咬金招亲》等作品,还参与了现代戏《洪湖赤卫队》《安源大罢工》的演出,为京剧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1953年,叶盛章随团赴罗马尼亚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参演的《秋江》荣获金质奖章。他还先后赴波兰、民主德国、苏联等多个国家进行访问演出,成为中国京剧走向世界的重要代表人物。1964年,因身体状况影响演出,叶盛章告别舞台,转而进入北京市戏曲学校,从事戏曲教育,培养后辈。
然而,命运突转。仅仅两年后,文化大革命爆发,文化界首当其冲遭受冲击。学校内连番召开批斗大会,叶盛章被造反派公开点名,指控他“在课堂上散布封建主义毒素,腐蚀青年”,他与妻子遭红卫兵抓出批斗。妻子一度情绪崩溃,跳入龙潭湖,幸得路人及时救起。
叶盛章被关押在崇文门外羊市口珠营胡同的一间东房里,遭受造反派连续不断的残酷折磨,自此与家人断绝联系。1966年8月31日清晨,两位铁路工人在护城河中发现一具尸体,穿着白衬衫和蓝色西裤,后来通过工作证及叶盛章之子叶钧的辨认,确认此人正是叶盛章。叶钧发现父亲脑后有伤口,脸上亦有多处伤痕,显然非自尽所致。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叶钧无力查明真相,更不敢追究任何责任。
叶钧匆忙回家,面对卧病在床的母亲,他只能隐瞒父亲去世的事实,谎称去取床单,实际上那是用来覆盖父亲遗体的床单。随后,叶钧委托崇外一家代办火葬业务的单位,将父亲的遗体火化。曾经声名显赫、名满大江南北的京剧武丑名家叶盛章,就这样在风雨飘摇的岁月中,含冤离世。那个年代像叶盛章一样含冤而逝的人不计其数,这段特殊的历史带来了无尽的悲痛与教训。我们唯有铭记历史,方能避免悲剧重演。
发布于:天津市港联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